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新型城镇化各地开花专家:不会带来地方债问题

中国广播网  2013-08-26 00:00

[摘要] 据经济之声报道,新型农村城镇化正在全国各地开花,有哪些经验、又有哪些教训?在24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50期“经济每月谈”上,来自一线的实践者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

据经济之声报道,新型农村城镇化正在各地开花,有哪些经验、又有哪些教训?在24日举行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第50期“经济每月谈”上,来自一线的实践者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

>>>点击进入 我要参加祥泰香榭花堤房天下团<<<

“一味地强调保护农村,相当于在保护落后”——江苏省人大资源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夏鸣昨天语出惊人。在当下的城镇化进程中,不少人担心农村的过度消亡。但在夏鸣看来,传统上“愚公移山”的精神也要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搬家”要比“挖山”效率更高,城镇化也是一样,要让农民搬到城镇去。

夏鸣:维继过去的生产力或者落后生产力遗留的“三农”状况,你维护它,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所以我说,别叫子孙后代挖山不止,要让市场未来交易不已,我们不能花那么大的力气,出了那么多的政策,是在引导农民挖山不止,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有这么大的比例的农民存在。

我认为三十年后、五十年后,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不需要这么多村庄的存在,这个方向一定不会错。还要有314万个村庄吗?有68万个行政村吗?

一定要避免重走“地方政府唯GDP、盲目追求政绩”的老路,严防建设过程中的浪费——这是夏鸣昨天对新型城镇化道路提出的建议。夏鸣曾任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对于城镇建设可以说是“门儿清”,他举例说,自己曾经到苏南一个县级市的农村调研,发现一个村庄里花10万块建了一个图书馆,但从来没有人去看过书。夏鸣算了一笔账,全中国68万个行政村,如果每个村都建一个图书馆,这一笔开销就是680亿。

夏鸣:千千万万不要把新农村建设误认为新村建设,新村建设大多属于过程性浪费,因为无效。拆了又建,建了又拆,只有GDP光荣记载,没有物质财富的现实存在,这就叫过程性浪费。

“土地流转让农民增加了财产性收入。”——这是重庆市土地交易所执行总裁童代志对重庆探索推行的“地票制度”的一句话总结。当下,大量农民进城,但由于农村集体土地无法流转,因此农民的土地财产只能荒置,而重庆“地票制度”就破解了这一难题,所谓“地票”制度,是指农民可以将闲置的农民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由此而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以票据的形式,通过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拍卖,并从中获取。

童代志算了一笔账,2008年底场交易会,土地交易价格为每亩8.2万元,但是到现在,每亩土地上涨到20万元左右,目前累计成交金额将近230亿,而这笔钱都返还给了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

童代志:在没有地票制度之前,特别是农村房屋怎么解决,这是很难的,没有需求的市场价值也体现不出来。有了地票制度,可以通过复垦、通过地票交易获得变相的收入。

“新型城镇化不会带来新的地方债务危机”——这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大卫做出的判断。目前,巨量的地方债规模让人担心,这会引发中国的次贷危机。而此前有消息,为推动新型城镇化,相关部门正在研究40万亿的投资计划,这是否会推高地方债的风险?张大卫认为,当前的地方债绝大部分都是在城市扩张过成长形成的,而新型城镇化将会避免这个问题。

张大卫:一般情况下,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资不是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进行的,往往通过土地增值这块反哺给农村的。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商不直接进入房地产开发,如果开发商过多介入,它会追求自己利益化,这往往会有问题。政府不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地方债,地方债往往是在城市扩充过程中形成的。

推荐阅读>>>

社科院发布蓝皮书称中国真实城镇化率仅42.2%

住建部公布了2013年度103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专家称改革成城镇化核心 或拉动超30万亿消费

坚守三四线话音仍在 开发商欲集体回归一二线

新型城镇化角色分工 房企应具多业态开发能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房天下呼和浩特站官微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价房大平台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